让单调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
这是发生在某生产耐用消费品公司里的一件事。
该公司售后服务部门的维修人员接连不断地辞职离去,人员稳定率极差。新任领导经过周密调查,了解到不少人之所以在这里干不多久就离去,是因为维修工作实在是太单调无聊了。
这种工作的单调性,集中体现在作业流程上。窗口部门负责受理用户提交的故障修理申请。然后把修理委托单交到维修人员调配处,坐等维修的人员拿上委托单到用户家里登门修理,修好后请用户签上字再拿回来交到窗口部门。从中不难看出,维修人员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班后便在休息处待命,工作回来后还是在休息室里闲着没事可做。而且维修工作也基本定型,基本上是一个类型的工作,单调得令人心烦。
针对这种情况,新任领导一上任就采取了相应措施。先把负责受理维修业务的女职员派到维修人员办公室,让她们在同一个房间连贯系统地进行受理安排。然后又把维修人员分成了四个小组,大致划分了负责区域。各个小组任务完成得如何,凭维修收入额来衡量(由工厂负责返还的保修费用,也标在提出修理的那个小组维修收入当中),并当众公布,只要能提高营业额,修理什么都行。
这样一来,有些小组就坐不住了,开始主动到各个分销点巡回揽活,营业额很快就提高上来。其他小组一看,从中悟出了道理,相继积极行动起来。还有一个小组开始时是干过去各小组都不愿意干的工作,收入额很快增加,后来,甚至把其他小组的生意都抢了过去。更有甚者,有的小组还把其他公司的产品也纳入了维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