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请您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完成好。邓锡铭听后特别激动。
王淦昌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年轻光机专家,然后信任地点点头你晚上到我办公室,我把已经写好的一份论文稿给你看,它会帮助你指导实验的。当晚,邓锡铭从王淦昌手中拿到了一份20页的论文稿。
几天后,邓锡铭把王淦昌的建议直接向当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的张劲夫同志作了汇报。王淦昌先生的建议可是件人事呀,咱们得抓紧办!张劲夫同志当即表示赞同。就这样,中国的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工作便迅速得到了重视和开展,而此时的美英法德日等国还没有想到此事呢!
次年,上海光机所的邓锡铭等人在王淦昌的指导下,利用一个四级平面波放大钕玻璃激光系统产生的激光束照射平面靶获得成功。这可以说是在世界上这个领域里完完全全的第一例实验成果。
王老师,我们的实验有结果了!我给您带实验报告来了!这天,正在灰楼里进行核弹紧张测试工作的王淦昌突然接到邓锡铭的电话,而且是个报喜的电话。王淦昌忍不住丢下手中的急活,说今晚你在宾馆等我,啊,什么地方都不要去。邓锡铭还想说一声:还是我去见您。没等话说出来,王淦昌那边的电话已经挂上了。那是个异常寒冷的冬日。当时王淦昌先生已经年近花甲,但他一个人蹬着自行车从中关村来到友谊宾馆。外面下着雪,他进门时浑身上下都被雪水淋湿了。让我好感动。邓锡铭在几十年后回忆起与王淦昌共同战斗的岁月,历历在目,自从那天起,我们在王淦昌先生的主导下,利用我出差住的友谊宾馆为基点,召集了当时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几位研究人员,开了几天专业座谈会。白天王淦昌先生很忙,我们只能凑他晚上时间。那段时间也怪,天天下雪下雨,特别寒冷。但王先生天天晚上自个儿蹬着自行车跑到宾馆来,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教育极深。根据王先生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很快将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打靶试验不断由实验性向运用性方向发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