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了点明题旨以增强感染力,就反复“描述”了“我梦想有一天”的情景,每一个情景就是一个镜头,连续组成主观与客观相融为一体的连续不断的“画面群”,既强烈地渲染主题,实际上也是一种颇为艺术的点题方法。
4.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我们想把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演讲影响极大。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对此,我们不妨运用:
一是使用点出主旨的警句,以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在演说开头使用警句,不仅新意盎然,而且颇有深刻寓意,仿佛黄钟轰鸣,余音不绝于耳。
二是艺术地运用熟语,使听众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熟语,包括成语、民谣之类,通俗易懂,人们耳熟能详。对此,切不可因其为下里巴人而妄加轻视与贬低,相反,熟语很多时候在演讲中也能充当“阳春白雪”的角色。如果演说时,领导干部对此能艺术地加以改造和利用并糅进其他修辞手段加以强化,也有可能赋以新意并铸成警句,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与心灵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