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明帝的梦是一个祥瑞之梦,而梦中的金人正是从大月氏国传来的关于佛的消息,这一消息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应该是一个光明的前兆。当然,谁也无法进一步说清那个佛的详情,包括他的形象、他的言说、他的理论等。当下明帝就向他的臣子们说,你们中间,有谁愿意前往大月氏国,以迎请佛的到来?大殿内又是长时间的沉默,终于,郎中蔡谙说,启禀皇上,微臣愿意前往。紧接着,博士弟子秦景也说,微臣也愿意前往。
这是永平七年甲子(公元64年)的上午,明帝作出了派使者出使天竺的决定。
蔡谙和秦景跋山涉水,到达了天竺国。天竺人听到中国派来使者求佛经,表示欢迎。天竺有两个沙门(就是高级僧人),一个名叫摄摩腾,另一个名叫竺法兰,帮助蔡谙和秦景了解了一些佛教的理义。后来,他们在蔡谙和秦景的邀请下决定到中国来。
公元67年,蔡谙、秦景给两个沙门引路,用白马驮着一幅佛像和四十二章佛经,经过西域,回到了洛阳。
尽管汉明帝不懂佛经,也不清楚佛教的道理,但对前来送经的两位沙门还是很尊敬的。第二年,他命令在洛阳城的西面仿照天竺的式样,造一座佛寺,把送经的白马也供养在那儿,把这座寺取名叫白马寺(在今洛阳市东)。